韩国:仅有73年历史的“韩文”,韩国为什么要去汉字化?

年轻人往往理所当然认为,韩国人说韩语写韩文,不是再正常不过了吗?——然而在以前,这样的情况却是完全不敢想像的。

2020年12月1日,韩国男团防弹少年团(BTS)第5次登顶美国告示板(Billboard)200强专辑榜,再次创下新的历史记录,其单曲《Life Goes On》更是夺下百强单曲排行榜榜首。

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该曲歌词除了副歌部分使用英语以外,其他几乎均为韩文:一首以韩文为主的歌曲,登顶了美国的告示榜单曲排行,是韩国的第一次。同时这也是继《Despacito》之后,史上第二次非英语歌曲登顶 Billboard。

韩流之本:韩国仅有73年历史的“韩文”

再联想到风靡全球的韩剧《尸战朝鲜》、荣获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寄生虫》,去年可以说是韩流登顶之年;“韩流”发展迅猛,也在全世界引起了学习韩语的风潮。

不少人将这些功绩归功于金大中总统,毕竟其确实曾大力推动韩国文创产业政策、促使“韩流”成真,让韩国的娱乐及文化开始扬名海外。

不过,如果没有韩文,应运而生的各式“韩流”文本,也不可能存在。但很少有人知道:如今各国许多青年男女纷纷学习的韩文,其实是个极为年轻的语言。

目前所使用的“韩文”,是在1446年正式被创造出来,但是截至现在,其地位受到认可不超过一百年。或者更精确地说,韩文正式作为韩国的“国家语言”,始于1948年,至今仅73年。回顾韩文的发展,可谓极其艰辛——过程中,更绝对不能不提李承晚、朴正熙两位总统的努力。

韩文的创造与朝贡体系

根据现有语言诞生记录,韩文是目前为止唯一具文献记载“创造过程”的文字,而其创造者,便是朝鲜王朝第四代的君主世宗大王。世宗大王在1443年颁布《训民正音》。

世宗大王所著之《训民正音》记载如下:

“国之语音,异乎中国,与文字不相流通……新制二十八字,欲使人人易习便于日用矣。”

翻译出来就是:韩国使用的语言与中国不同,无法以汉字流传(古时朝鲜半岛以汉字为书写工具、但仅有少数士人能够“转译”)。因此即便百姓能够(以韩文)对话,却不能将他们的想法(用韩字)写出来。怜悯于此,我创造二十八个新字,希望所有人都能够学习,方便使用。

为何强调与“中文”的异同?这是因为世宗大王在位时期,东亚国际体系是以明朝为首的朝贡制度──即各国向明朝进贡称臣。而当时的“韩国”(朝鲜),就是大明的藩属国。

韩国古代疆域地图,真是心有多大国家就有多大

东亚地区的文明化,是以华夏文化为中心进行的。华夏文化具有优越性的史实,以“华夏—化外民族”的划分基础。华夏与“化外民族”之间的关系或贸易,依附在“朝贡体制”上。而这样的朝贡体制,也是以华夏文化为中心作为基础。“化外民族”(包括古时候的朝鲜)接受华夏文化、朝贡体制,从外交、军事上的目的,从而转化对华夏“文化优越性”的认同。

事实上,在朝鲜王朝中期以后,朝鲜半岛在文化上越发向中原靠拢,甚至带来政治、文化上惟命是从的封闭性。

反观在朝鲜王朝初期,即世宗大王“造韩字”时,朝鲜主要仍以“外交行为”来实践“事大主义”,即明朝对半岛的影响力,尚未形成全方位。

500余年前的韩文“去汉化”,受官僚群起反对

然而,世宗大王在1443年颁布《训民正音》后,却遭到了当时两班官员和朝鲜文人的抵制,认为“不符中国文化道统”。1444年,以朝鲜著名学者崔万里为首,联名上书文言文的《韩字创造反对上诉文》,跟世宗大王表示反对:

“我朝自祖宗以来……一遵华制, 今当同文同轨之时, 创作谚文, 有骇观听……自古九州之内, 风土虽异, 未有因方言而别为文字者, 唯蒙古、西夏、女眞、日本、西蕃之类, 各有其字, 是皆夷狄事耳。”

紧接着,韩国官员与文人还把韩文贬称为“谚语”(方言),并拒绝使用。但因为韩文简单、便利,一般百姓学得很快,于是在民间迅速扩展开来,甚至连当时未能受教育的女性也开始学习。而世宗大王想要普及韩文,但仍处处受到官僚阶级和文人制肘。

其后,由于韩国民间用韩文写作,大肆批评朝鲜王朝第十代国王燕山君昏庸荒淫,韩文被燕山君作废。在朝鲜王朝的中后期,朝鲜王朝的文化更逐渐转向华夏文明靠拢,导致最终韩文仍无法取代汉字、乃至普及。

冷战时期与韩文文字运动

这是韩国历史上最早的报纸,1883年创办,纯汉字版面。

韩文与汉字的争斗,直至朝鲜王朝结束仍尚未终结。到了日本帝国殖民时期,朝鲜半岛上韩文与中文全部都被禁用,转而使用日语。

1920年,日韩合并初期,韩文汉字混合。

1910年,朝鲜半岛沦为日本殖民地后,日本更大力推行日文教育,并控制其他文字、语言的使用。1919年,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并以韩文、汉字并用的方式进行宣传和抗争。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后,朝鲜半岛终于摆脱殖民统治恢复政府,并于1948年正式建立大韩民国。

韩国过去出版的报纸,会使用大量的汉字。

在经历了长达35年的殖民统治后,为了重拾韩国文化,开始进行所谓的“韩文推进运动”,如“只用韩文”、“韩字横向书写”运动等等,在1948年大韩民国建国的同时,并通过法案确立了韩文的国语地位——即《全用韩字法案》。

韩国地图

虽然如此,但法案内容本身仍十分空洞、抽象,比如“大韩民国公文使用韩字,但必要时可以汉字并用。”至于什么是“必要”?既无细则规定、也没有具体实施条款,不少法学界学者甚至将其认为只是一种“宣言”。此外,考虑到韩国独立前的临时政府公文,都采取“韩汉并用”的形式,因此最后仍造成了韩字与汉字并用的局面。

为纪念世宗大王创造韩文的伟大功绩,韩国政府将每年的10月9日定为“韩文节”。

然而,随着1950年半岛战争爆发,韩国与朝鲜正式分裂成两个国家,全球进入冷战格局。这也成为韩文“正式摆脱汉字”的契机。

在这个背景下,李承晚总统开始推行废除汉字运动。但在李承晚总统执政时期,其多数有文化的人都是韩字与汉字并用。其根本原因,不少韩国人是在中国接受的教育。

“此中国非彼中国”,让去汉字陷入阻力——直至朴正熙时代

虽然当时从政府到民间,舆论批评的声浪不绝于耳,但是“此中国非彼中国”。

这个矛盾,也影响到了李承晚试图推行的“去汉字化运动”中:由于多数人习惯韩字与汉字并用,因此不希望政府直接废除汉字,这也造成去汉字化工程进行了一小半,便陷入僵局。

后来,李承晚政府被推翻、朴正熙上台,韩国依然是韩字和汉字并用。但是朴正熙在对汉字的态度上与李承晚相差无几,在“去汉字化运动”方面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朴正熙政府顶着来自学界的庞大压力,依然通过各种政策手段废除汉字,直至不使用汉字的年轻一代完全成年。

他更指示有关部门,要求于1970年之前全用韩字。并下达了“全用韩字”的6条规定:

1. 自1970年1月1日起,行政、立法、司法等部门包括所有民用来往文件,一律采用韩字,政府不受理使用汉字的书信文件;

2. 文教部设全用韩文研究委员会,于1969年上半年内,研究开发易于掌握的标记法与普及法;

3. 积极开发韩文字打印机,将其普及到基层机关单位使用;

4. 积极劝导奖励言论出版界全用韩文字;

5. 各级学校教科书一律取消汉字;

6. 积极进行古典书籍韩文翻译工作。

最新的一次去汉字化是近日韩国宪法法院“废”汉字换韩文。

此次去汉字化运动对韩国影响极深,最终造就了现在“全韩字化”的年代。

2017年10月9日,韩国首尔光化门广场上举办书法大赛,纪念世宗大王发明《训民正音》531周年。

如今,韩文已在韩国全面推行,甚至借着“韩流”之风盛行,持续对外发扬传播。不少人记得金大中总统推动韩流文化改革,却忘了“韩文”本身一路走来的路径。

朝鲜和韩国的文字、语言是一样的吗

众所周知朝鲜半岛上的朝鲜和韩国这两个国家在历史上曾是一个国家。从1910年起朝鲜半岛沦为日本殖民地。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美、苏两国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别占领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1948年8月15日朝鲜半岛南部成立了以李承晚为总统的大韩民国,9月9日半岛北部成立了以金日成为内阁首相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从此朝鲜半岛南北分治的局面一直延续至今。

既然朝鲜和韩国是由一个民族分裂而成的两个国家,那么朝鲜与韩国的语言文字是一样的吗?在蒙古国独立以前外蒙古境内的蒙古族与我国境内的蒙古族语言文字是相通的,然而后来蒙古国在北方大国的影响下使用斯拉夫字母拼写蒙文。由此造成了蒙古国与我国蒙古族在口语上相同、书面文字不同的格局。直到近些年来蒙古国才开始逐渐恢复传统的老蒙文。

那么这种现象是否也存在于朝鲜与韩国之间呢?应当说朝韩在分离后的几十年间语言文字确实出现了一些差异,但这些差异还没大到足以影响两边的人正常对话交流的程度。在朝鲜半岛分裂以前南方与北方在口语上大同小异,而在书面文字上则是完全一模一样的。事实上我们通常讲的“语言文字”这个词汇是由两个彼此联系而又不完全相同的概念共同构成的。

所谓语言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话,文字则是一种用于书面记录的工具。语言的历史其实远比文字悠久:自300多万年前人类诞生之日起只要不是聋哑人都会开口说话,然而文字的发明不过就是最近几千年的事。事实上迄今为止世界上仍有相当一部分民族只有口头语言而没书面文字。如今我国的56个民族几乎都有本民族的语言,然而拥有自己文字的民族只有31个。

美国的一些印第安部落、澳大利亚土著居民以及亚马逊丛林和非洲的一些原始部落至今都没自己的文字。目前全世界查明的语言一共有5651种,此外还有一部分不被视为独立语言的方言,但全世界现存的文字只有不到4000种。目前已有文字的民族中大多存在借用其他民族的文字这种现象:历史上古埃及、古希腊、古印度以及中华文明这几大古文明较早形成了自己的文字,所以周边民族往往会对其文字进行借鉴。

历史上中国周边的朝鲜、日本、越南等国的文字系统大多曾受到过中国汉字的影响。由此构成了以中国为核心的东亚汉字文化圈。古代朝鲜半岛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只有口语而没书面文字。公元583年半岛上的新罗王朝仿照中原王朝的典章制度颁布律令。可当时的新罗并没自己的文字,那么用什么来记录律令典章呢?所以当时的新罗王朝就直接用汉字来进行记录。汉字就在这一过程中逐渐传入了朝鲜半岛。

随着新罗与中国唐朝的交流日益密切就使汉字在新罗更为流行普及起来。公元985年半岛上的高丽王朝效仿中原王朝创立科举制度进一步促进了汉字的普及。朝鲜半岛的语言属于黏着语。这和汉语是完全不同的语言体系,然而长期使用汉字记录本民族语言造成了诸多不便:在朝鲜半岛汉字长期属于知识文化阶层的占有物,而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的底层民众学习汉字却感到相当困难。

公元1443年李氏朝鲜王朝的世宗大王创建了训民正音(即朝鲜谚文)。世宗二十八年(公元1446年)世宗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推行训民正音。如今朝鲜、韩国所使用的文字就是由训民正音发展演变而来。不过朝鲜半岛在发明训民正音之后并没废除汉字的官方文字地位:在此之后朝鲜王朝的统治阶层仍使用汉字作为官方文字,训民正音更多是作为普及民间识字率的拼音系统使用。

在朝鲜半岛分裂以前知识文化阶层主要使用汉字,而底层民众则一般使用谚文(训民正音)。当时整个朝鲜半岛无论南北在文字系统上都是如此。至于口语方面则存在各地不同的口音:汉城和平壤的口音有所不同,汉城和济州岛的口音也不一样,平壤和济州岛的口音自然也有区别......这点和中国各地的语言存在不同口音其实是一样的,所不同的是朝鲜半岛各地的口音差异并没中国这样大。

中国最南方的粤语、闽南语等方言口音在北方人听起来是比较吃力的。这主要是由于中国地大人多的现实造成各地口音差异相对较大,然而朝鲜半岛的面积不过仅仅相当于我国的福建省而已。因此半岛各地的口音虽有所差异,但彼此之间都能听懂对方说的话。朝鲜半岛分裂后地域、政治等原因的作用导致南北方语言在语音、语调、词汇等方面确实出现了一定的差异。

韩语是以首尔地区的口音作为官方标准语言,朝语是以平壤地区的口音作为官方标准语言。韩语的发音比较轻柔,音高重音起伏不大,而且松音的弱送气比较清晰;朝语的语调则比较沉稳比较硬,音高重音的起伏也比韩语更为明显。因此整体上朝语显得更为铿锵有力,而韩语则相对显得更软绵嗲。如果你对比朝鲜电视台主播李春姬播报新闻的语调和韩剧的语调就能更直观地体会这点。

当然这里所谓的朝语和韩语都是以各自首都地区的标准语音而言的,但实际上朝语和韩语都存在不同的方言口音。除了语调上的这种区别之外朝语和韩语最大的区别可能表现在外来词汇方面。事实上我们韩语当中也是有外来词的:比如沙发不是我们中国人发明的,所以我们直接用音译的方式引入了“沙发”这个外来词。又比如沙龙、扑克、逻辑、模特、引擎、卡通、幽默等词汇也是汉语中的外来词。

韩国在美国的扶持下很早就融入到了国际市场中,而朝鲜在美国的制裁封锁下与外界的联系并不多。这就导致韩国接触到的外部事物远远多于朝鲜,因此韩语中的外来词汇也相应地要比朝语中多得多。即使是南北两边的语言中都存在的外来词也可能会存在一些差异:比如“收音机”这个词在韩语中写作라디오,而在朝语中则写作라지오。韩语中的外来词主要来自英语,而朝语中的外来词主要来自俄语。

朝语和韩语中一些常用语也略有区别:朝语在说“没关系”时是“일없습니다.”,韩语里则是“괜찮습니다.”。在说“厕所”时朝语是“위생실(卫生室)”,而韩语则是“화장실(化妆室)”。此外一些在朝鲜使用频率很高的用法在韩国则基本不太使用,反过来一些在韩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词在朝语在也不常见。尽管朝语和韩语客观上存在这样一些区别,但这些区别并不影响两边的人正常对话交流。

最能说明这点的就是朝韩之间的历次会谈对话从来也不需要翻译。朝语和韩语的关系就像是汉语中“普通话”和台湾地区所谓的“国语”一样:尽管既有共性也有差异,但并不影响实际的交流沟通。事实上在李承晚于首尔建立大韩民国之前朝鲜半岛的语言一直都称做“朝鲜语”。韩国建立以后学术界和民众出于在政治上与朝鲜对峙的原因将自己所使用的语言改称“韩国语”(简称韩语)。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以及我国境内的朝鲜族则仍沿用“朝鲜语”的名称。有时在我国的市面上学的是标准的韩语,但在习惯上仍有人会称其为朝鲜语。比如在我国一些朝鲜族聚居地区看到的公园标志上写着的“朝鲜语”其实就是韩语。当然朝鲜民族除了生活在朝鲜半岛和我国之外在美、日等国也有所分布:生活在美、日等国的朝鲜族大多根据自己的政治倾向称自己所使用的语言为朝语或韩语。

在2010年南非世界杯上代表朝鲜出战的郑大世就是出生在日本的朝鲜人。像他这种在政治立场上倾向于朝鲜的就会称自己所使用的语言是朝语,而在政治立场上倾向于韩国的海外朝族则会称自己所使用的语言是韩语。在汉字文化圈内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中国大陆和越南都跟随朝鲜将该语言称为“朝鲜语”,而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台湾、香港、澳门以及南洋的华人圈则跟随韩国将该语言称做“韩国语”。

1992年中韩建交以来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的交流都日渐扩大。现在大多数中国人对朝鲜语的定义开始发生改变。朝语和韩语这样的称谓在中国被赋予了一定的政治意味,因此已不单纯只是简单的语言文化概念:在如今的中国韩语一般特指使用在韩国的语言,而朝语通常特指使用在朝鲜以及中国朝鲜族社区内的语言。目前日本对这两个名称也采用大体类似于我国的做法。

朝、韩两国独立后书面文字也和口语一样出现了一定的变化。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朝鲜半岛形成了知识文化阶层使用汉字、底层民众使用谚文的格局,然而独立后的朝、韩两国不约而同走上了废除汉字的道路。从1948年起朝鲜就开始在党政机关中有意识排斥汉字,但朝鲜领导人有训示:我们没使用汉字的必要,但有学习汉字的必要。因此从1968年起朝鲜高中开始重新恢复汉字教育。

韩国方面则在1970年发表了汉字废止宣言:下令禁止在小学教导汉字,实行所谓全面实施韩文教育的政策,仅允许在初中、高中教授900个左右的基础汉字。如今朝鲜和韩国都早已废止了汉字作为官方法定文字的地位。当初世宗大王创制的训民正音(朝鲜谚文)成为了如今朝、韩两国的通用文字。朝、韩两国并没出现像蒙古国那样被外来文字同化的现象,所以迄今为止朝、韩两国在书面文字上的差异是极为有限的。

相关问答

韩国用什么文字?

用的是韩文,朝鲜人在15世纪以前是借用汉字来纪录他们的语言的。韩国的文字,第四代国王世宗大王创立了朝鲜民族的文字训民正音。韩文(朝鲜文)共有基本字母40...

韩国的官方文字?

韩国的国民语言和中国不一样,他们的官方语言是“韩国语”,也就是一种黏着语,有由1443年的时候世宗大王创造出与韩国语法高度吻合的韩文字母,这样的韩国语其实...

韩国官方文字?

韩国的官方语言是“韩国语”。韩国语属于黏着语,历史上曾用汉字标记,并且将汉语融入其词汇,汉字曾在韩国长期占据主流文字的地位。1446年10月,朝鲜王朝第四...

韩国字大概有多少个?

韩文也只是有24个字母,其中14个是子音,其余的10个是母音。由子音和母音配合而成1个字韩语不同于中文,不以识字多少论英雄,因为学完辅音/元音/收音就"认识"...

韩国字共有多少呀?

韩国字分子音和母音,是41个字母组成的.就像中文的拼音一样,只要会拼读就可以了....很容易学的..只要学2个星期,就能很流利的读出文章了...但是,好读不代表好...

韩国文字演变?

韩国文字创作原理,辅音是仿照人的发音器官的模样创造的,元音则是以天、地、人为基本创造而来的。文字本身是独创的,由首、中、尾字母分音节组合而成,一字一音...

以前的韩国用什么文字?

在上长达千年的时间里,汉字一直是朝鲜的唯一书写文字,就整个朝鲜不管是官方还是民间都以汉字为通行文字,就像当年的日本越南一样。直到朝鲜世宗大王时代,朝...

韩国的汉字是什么字?

朝鲜汉字(汉字;한자;Hanja),又称韩文汉字或韩国汉字,是朝鲜语・韩国语中使用的汉字。韩文汉字在朝鲜文(韩文)中通常在用来书写由古代中国传入的汉字词,...朝...

韩国文字是不是和汉字一样,一个韩字对应一个汉字的?比如韩国...

[最佳回答]不一样啦如果是从中国传到韩语的词语,一个韩字就对应一个汉字.如果是韩语固有的词就不对应了总的来说韩语不像汉语每个字都有其含义一旦都是几个...

韩国字是什么意思?

韩国文字指高丽谚文(又称韩文、朝鲜文等)+韩国汉字(基本上是繁体汉字)。多元输入法(多元汉字与图形符号输入法)可以直接打出所有高丽谚文(共计1.15余万个...